首页 /  茶叶分类 /  绿茶

涌溪火青的评价

清代“扬州八怪”大诗人王士慎,号巢林老人,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认比玉川子;共...

涌溪火青茶之珍品

涌溪火青茶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

涌溪火青茶采摘标准

涌溪火青茶鲜叶采摘标准严格,有如下形容:两叶一心(一芽二叶)、身大八分(身长为3厘米左右)、枝枝齐整、朵朵匀净。即采摘八分至一寸长的一芽二叶,个头要均匀,芽叶要肥壮而挺直,芽尖和叶尖要拢齐,有锋尖,第一叶微开展仍抱住芽,第...

涌溪火青茶的贮存

涌溪火青茶的贮存:1、简袋保存:取无毒无味无隙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软白纸包好装入塑料袋中,排出空气,封好袋口, 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筒内,并在筒中放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炭或干燥剂即可。2、瓷坛保存:用干燥、无...

涌溪火青品质独特

涌溪火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外形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显毫;香气浓郁,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爽耐泡;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整齐成朵。干茶落杯叮当有声,沸水中泡茶粒慢慢舒展,在杯中宛如蓓蕾初放,逐渐变成朵朵初开的兰茶...

涌溪火青茶采摘

用于制作涌溪火青的鲜叶采自于一罕见的白茶变异品种――涌溪柳叶种茶树。火青采摘期一般自清明到谷雨。每年清明后3-5天开采。每隔1-2天采一批,共采10天左右。鲜叶采摘标准严格,有如下形容:两叶一心(一芽二叶)、身大八分...

涌溪火青茶产地环境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

建国后的涌溪火青茶

涌溪火青历史上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2年),年产火青曾达百余担,其中高档火青达20%左右。但以后至建国前夕,每况日下,濒于绝迹。新中国的成立,使涌溪火青茶重焕生机。1955年泾县开始恢复制作火青茶,当年并将5公斤极品寄往北...

涌溪火青茶的产地

“高山出好茶”,这是茶区人民长期从事茶叶生产的经验总结。高山茶比平地茶好,内山茶比外山茶好,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如闻名全国的“黄山毛峰”、“霍山黄芽”都是产于海拔500―1000米的高山上,其品质优异,深受广大...

涌溪火青茶的制作工艺特点

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三百年前已有盛名。后曾断产,1956年方恢复生产。火青的干特别精湛,是目前其他炒青类绿茶炒干技术无法相比的;火青制造技术之精华在于炭火干。古有诗云:“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