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人老古:精于茶艺,悟其包容
中国茶网资讯:“茶只代表生活的一个面,泡茶时心无杂念,专注当下,体验一期一会的变化,这是生活中的修行,也是生活的艺术。”——老古
“老古”,北京着名茶人,别号“心饮茶人老古”。2001年开始系统学习茶的品类、制作工艺及冲泡技术等相关知识。2006年开始至今,随台湾心饮茶人袁安若(台湾着名学者楚戈先生长女)学习心饮茶文化。2008-2011年,多次策划大型茶会活动、进行诸多类型的茶文化教学及交流活动。2010年11月受瑞士Culture Scapes 基金会邀请,参加在瑞士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节中国茶道巡展。并作为《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十二期“功夫茶”封面人物,在“茶人与功夫茶”系列专访中接受访谈。
“老古”讲茶,强调的是中国人的包容。老古品茶,不只敏锐于鉴别茶的品类,还可辨识水质差别。老古最高妙的技艺还在于他的不露痕迹;凡有茶客到访,老古总是事先留意布席的时间、空间,时令、天气;并揣摩客人的性格,体质甚至情绪,及对茶的了解程度。他所言,茶如人,要将他(她)置于最相宜的氛围,来展现其内涵和特质。
老谢收藏的铁壶
老谢铁壶收藏 古董收藏达人老谢:收藏茶器,沉迷其意
在台北古董收藏界里的,老谢的口碑令人称道。老谢,台北着名古董店“古云諠”主人。专营日本古美术、茶道、花道、香道、器具。游历于日本民间进行日本古铁器、茶具等古董收藏数十载、长期与众多着名茶人,收藏家朋友交流论道收藏精神,可谓精研古董茶具内涵的另类收藏达人。
老谢作为收藏老铁壶的行家经常出入古董专项拍卖会,广泛收藏其中珍贵老铁壶。同时还经常深入有盛产很高艺术价值铁壶的日本南部,收集了众多造型多样,精妙至极的宝贵珍品。在木兰茶会期间,老谢将倾力展示其收藏的百余件珍贵铁壶古董,听众还将有机会亲身接触把玩达人老谢从台北运输至木兰空间的这些古董铁器银器及茶道具,实为难得之机会,敬请提早预约切勿错过。
古琴家巫娜: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
巫娜,中国第一个古琴硕士,音乐人窦唯的古琴老师。她9岁学古琴,16岁学大提琴,17岁学贝司,19岁将古琴与爵士乐相结合,23岁开办“离骚琴馆”,24岁编写古琴教材,同年成为古琴硕士并与许巍、崔健、窦唯合作,尝试将古琴与摇滚乐相结合。她26岁周游列国,获取新知;28岁回国,关注传统,学习茶道、书法,并积极尝试中西古今音乐的融会贯通,参与“群英会”、“声场书法”等实验性质的演出,30岁开办“古琴剧场”,选取24个节气中的10个节气演奏古琴。
参展艺术家访谈节录
当代艺术家 朱昱 访谈节录:
“我的《茶渍》系列绘画表达了我对残留之美的痴迷,这次展出的作品与茶会的融合是一种偶然,但党我走入这次茶会空间的一刹那,感觉这种偶然更自然,不刻意。“
“人都是通过行为在感悟,画画在悟、喝茶在悟,同时,人格物有异,有人格竹、有人格茶、还有人格画,不要人为的对事物做过分的界定,为了可成立的理由,形成画地为牢的障碍!”
艺术家 展望 访谈节录:
“人类任何时期都处在竞争之中,喝茶让人反朴归真,慢速度的看清生命的本质。”
“当代艺术是武器、弹药,是竞争的产物、繁忙的结果,是对当代社会的发问和参与。当代艺术与茶席的这次偶然的并置除了内容有相通之处,还需在重大的区别之中找到相通和融合之处。”
“人类随时随地都处在繁忙之中,时不时的需要下慢镜头,一帧一帧的看一下生命的变化,体味生活细微的味道。当代艺术会涉及到与茶文化有关系的内涵,把当代艺术置于茶席之中,就如同一个武士来到茶席把佩剑摆在旁边一样。”
古琴家 巫娜 访谈节录:
“我们讲琴和茶相映,而不是琴去配茶,茶去配琴。 他们是同一个空间中存在,同时发生的两件不同的事情,这看似不同的事情, 在终极的一点是相通的。古琴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天人合一的状态,这正如茶的终极追求。”
茶如人生,琴也如人生。不真正进入这个世界不会体会到他的好。我在学茶的时候体悟到对当下的关注,喝水都能喝到茶的味道。 茶讲究一期一会,琴也是一样,同一首曲子在一处弹奏,她的生命就在那一次,之后在不同的时空他体现出不同的生命状态,正如在不同的心境和情境下品茶的味道也相异。”
“木兰”艺术-生活就是艺术的美学空间!
木兰Deco gallery总经理张继栏女士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事Art Deco古董家居、当代艺术收藏十余年“木兰”DECO是其艺术收藏与生活品质互为融合理念的进一步延伸。在北京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氛围之下,木兰DECO期许成为一家提升生活品质的专业品牌,也将继续致力于主题展览及专题讲座的活动举办,不定期邀请一流专家与木兰会员和艺术爱好者互动交流。成立木兰网站及木兰微博,提供会员即时讯息等各项服务。
木兰DECO推荐的不仅是一种审美价值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发扬,从经典中体现精髓和品质,在现代审美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