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具茶器 /  紫砂茶具 /  紫砂壶的年代鉴别(一)

紫砂壶的年代鉴别(一)

从紫砂壶面市以来,侍童供春向金沙寺老僧学习壶艺开始,多是子承你业,师徒传承,从选砂、打泥片、装身筒、造型设计全凭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定。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紫砂高手都被聘请到上海,对历代名家的作品进行精心仿制。这些仿品均源于名家旧器实物,水平极高,遗存至今,给专家们的鉴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近几年,经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同时结合近年来地下出土物的印证,对紫砂器制作年代的鉴定大有进步。老紫砂器的鉴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一、造型与时代精神

造型是最能体现紫砂壶时代精神鉴定要素之一。明代至今,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精细的发展过重,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砂壶主品就有不同的造型特征,以及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囊式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给人一种雅拙的感觉。清代初期的紫砂壶造型与磁器一样,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另外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二、胎质与明代背景

紫砂器的胎质具体地说就是砂料。不同时期的砂料有着不同的砂质,而不同的砂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同的。

明代紫砂与清代紫砂在砂料上的区别如同当时的瓷器一样,明代紫砂砂料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炼砂淘洗技术相对落后之故。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0-30目,清中期为55-60目,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低、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弹击时声音沙哑、发闷。

明代的紫砂壶表面均无光泽度,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表面失光。吴经墓中出土的壶,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紫砂壶,此壶的砂料与1976年羊角山遗址所出的残器相同,砂料很粗,接近缸胎,有生烧和火疵现象。由于是与缸瓮一起入窑,所以壶身局部沾有釉泪。此外,明代制壶的砂料只是将最初用来制作大缸大瓮的砂料略加澄炼而己,杂质较多,所以器表很粗糙。

清代的砂料澄炼工艺总体提高,出现了紫砂细砂,这种状况与工艺史的发展进程是相吻合的。清代砂料是细腻润泽的,也显示出古朴的意趣。这样的壶经常把玩摩擦,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如同古代硬木家具年代久远自然产生光亮一样。有些自然形的制品,如仿生花果、动物昆虫等,器表也会有一层微弱的光泽。对于泥料的辩论,在紫砂过的断代认识上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叶百科 茶具品牌 紫砂茶具 紫砂茶杯 紫砂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