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文化 /  茶与文学 /  池泉语茶

池泉语茶

·说乌龙茶·

喜欢喝乌龙茶,最先是受了精致典雅的茶具感染,继而被优雅从容、环环相扣的冲泡技艺和过程所震撼,最后是被一泡接一泡的茶汤彻底征服了。那是一次对茶的注目,那是一次接受茶的洗礼。

乌龙茶是尊贵的,尊贵到需要众多的茶具来服侍,稳重的茶海,可心的随手泡,玲珑的小壶,精致的闻杯和饮杯,如意状的茶荷,细密的滤网,淡雅的公道,是乌龙茶赋予了他们以生命;乌龙茶是极讲究的,从观赏他的那一刻起,乌龙茶就开始了生命华章的演绎,汤壶,温杯,洗茶,冲泡,出茶,而要领略他的精华,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乌龙茶的滋味醇和丰厚,香气咄咄逼人,他是从绿茶向红茶的过渡,异彩纷呈,极富表现力。

走向乌龙茶的深处,渐渐的知道了乌龙茶的身事,认识了这个家族中众多的派系和精英,乌龙茶产自中国东南,以福建、广东、台湾为主,分四大派系。闽北乌龙茶系,掌门是武夷岩茶,大红袍是其一个分支,与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并称四大名枞。闽南乌龙茶系,是乌龙茶的发源地,传入闽北、广东和台湾,当家花旦就是驰名天下的铁观音,出自闽南安溪,护卫将军是黄金桂,香高,味道显赫,一样的有名。广东乌龙茶系,以温和厚重著称,领军的是出自潮州的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台湾乌龙茶系,比之福建广东,性格要柔和的多,坐镇的是南投县的冻顶乌龙,不事华丽,却是落落大方。

乌龙茶到西安只是几年的光景,现在是大街小巷茶庄遍布,乌龙茶香弥漫茶秀食肆,改革开放后,广东人福建人到北方到西安来淘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观念,踏踏实实做事的务实精神,也带来了饮茶的习俗。我不知道西安人接受新观念、学习务实精神用了多长时间,可是对他们的饮茶习俗和方式,瞬间就心领神会了。一时间,乌龙茶特别是铁观音铺天盖地,到西安安营扎寨,然后渗透到西安人的生活中来。

西安人亲近铁观音、冻顶乌龙而远观大红袍、凤凰单枞,是因为前者萎凋做青程度轻,其味更接近于绿茶;而后者发酵程度重离红茶相近。西安人好绿茶,不喜红茶,所以如大红袍、凤凰单枞,虽出身名门,身价高贵,但在西安立足维艰。

铁观音笑得很爽,在乌龙茶系里独领风骚,傲视群茶,茶老板们也都笑逐言开。茶客上门,一律请坐请坐;汤壶温杯,开口茶香茶香。于是,茶客大把掏钱,满意而归。但有多少人懂得乌龙茶,懂得铁观音呢。

经常喝铁观音,交了不少真正的茶老板,学会了许多辨别乌龙茶的知识。但饮茶功夫还尚浅。我记得一个老板的话,他说,怎样才能领略乌龙茶的真味?我说,要有好的茶,好的水,精美的器具,优秀的冲泡技艺,然后,要有幽雅的环境,还要有好朋友。老板说,还有呢?我语钝。老板说,还要一颗爱茶的心,一份喝茶的好心情。

·说绿茶·

若把茶业比做一个王国,绿茶就是这个王国中最大的家族。门派众多,不下千余种,分布地域广,全国20个产茶省区都有其身影。

家族大了,就有了三六九等。高贵者如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尊者如庐山云雾,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黄山毛尖,秦巴雾毫,七八十种之多。其余众茶者们,大都守着本山本土,吃一方水成一方茶,生生息息,很少穿省越界,难以出头露面,所以知者甚少。

真的不是亵渎,我常想造物主是偏心的。他让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木有草,而且富足。他让另一个地方有山但草木稀薄,有水但金贵如油,一派贫瘠荒芜。人们常常羡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两地占尽天下美景之先,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走进茶的王国,你又会惊奇的看见,独占鳌头的两大茶佳人,也为苏杭两地所生。这边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西湖龙井,那壁厢站着清新脱俗的太湖碧螺春。

西湖龙井,自古家族兴盛,子孙繁衍不衰,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民间百姓,都视其为珍品。如今更是誉盖南北,身价倍增。太湖碧螺春,出道就声名不凡,一路走来,款款有形,挥袖飘袂之间,播撒一路清香,引追捧者无数。

有名了就遭嫉妒,生怨恨。凭什么你风光受人追捧,我就该隐于僻乡遭人冷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叫龙井,我也叫龙井,你是碧螺春,我也是碧螺春,而且封号特级。你守规矩必等长成了才出闺阁,我稍显姿色就急急出笼,抢一个显眼的位子,先下手为强。于是,春寒料峭,才进三月,仿制的西湖龙井和别号碧螺春大摇大摆入世,几年的时间就打下一片天地。到如今,你呼吁也罢,抱怨也罢,仿制的茶佳人前门庭若市,还有多少人识得正宗西湖龙井和太湖碧螺春的真容呢。

绿茶贵在新。所以有人总结,喝绿茶要“喜新厌旧”。茶老板会在春茶进来后,在店门口挂一醒目的招牌:新茶已到,“新”字很大,鲜艳的红。但新总会变旧,所以喝绿茶要及时,拣最新最好的喝,每次都是最新最好的。还要学会善待新茶,筛选挑拣封装冷藏,然后天天享用。

见过一个懂茶的人。有一天在一家茶庄,老板为客人试新茶,让店员从冷藏柜里取出新进的大佛龙井,分别放进几个杯中,正欲悬壶高冲,展示手艺,旁边一中年男人抬手示意,说了一句让人温馨感动的话:“先别急,茶刚从冷柜里出来,还没醒呢”。

·茶眼看人·

走进一茶市,但见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货架上茶叶汇聚,厅堂间茶香缭绕。忽有声音传入耳中,呢喃软语,不是人言,却清晰异常,细闻,是茶叶在说话,于是驻足倾听,静心默记。事后稍加整理,兹录于后。

绿茶说:你看每天有那么多的人光顾茶市,其实真正了解我们的人有多少呢?就说买茶吧,许多店老板和茶客,从不管满手的细菌和尘垢,抓一把茶在手上翻来倒去,煞有介事的左嗅右嗅,烟味汗味,酒气脂粉气,喷我们一身,熏得让我们窒息。中意不中意又扔回桶里,惹的一桶茶都跟着倒霉。你还没见一种人,买茶只挑包装,越漂亮越好,这种人自己不会喝茶,买来送人的,花钱少,包装高档也拿得出手,好有面子。

说来奇怪,有人讨价还价把我们买回家却舍不得喝,当作稀罕物束之高阁,等到想起来喝了,茶香茶味都跑尽了。听说有一个作家,别人送他许多好茶,一时喝不完又没好好保存,过节的时候想起来招待人,拿出来一看,全坏了,不由得直叹息:糟践了糟践了。乘黑天无人时,偷偷的到进垃圾箱,作贼一样。

红茶说:说到喝茶就更有意思了,常见有人用一特大号布满茶渍的瓶子,随意抓一把茶扔进去,滚开的水冲得满满的,也不管浑浊,直等到温了才喝,殊不知我们身上的营养早没了,你只是喝了一些带色的水。更有一些人,一杯茶从早喝到晚,茶叶喝到嘴里又吐回杯中,水续了不只多少回,叶子都没色了,真不如去喝白开水。最怕做招待茶,常常被放进一次性纸杯,成为一种点缀,主客心不在焉,忙于谈判,争执,寒暄,高谈阔论,想起来了浅尝一口,更多的时候是被冷置一边,人走茶凉,最后一倒了之。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命了。

乌龙茶说:现在喝茶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冷言热讽好茶的人是附庸风雅,其实,喝茶本是雅事,附庸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教人为善。报章上常载文,说茶叶的神奇和喝茶的妙处,生津解渴,消食利尿,提神益思,那是浅层次的,现在更说我们能防辐射,胖人减肥,延年益寿,可治百病,越说越玄。引得许多不是茶的植物,纷纷该头换面挤到我们的族群里来。真要能降血压降血脂治百病,还要药厂和大夫干什么。人啊,最聪明的,但又常常盲目和随波逐流得可笑,一窝蜂地跟着广告跑。

绿茶说:其实我们只是一种植物,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饮料,但所有的益处不是治病,也不能治病。书上所列举的许多功效是对的,但是想从我们身上获得益处的人,必须长期喝,天天喝。还有重要的一点,在一定的时间,用适宜的方法来喝,好的水,好的器具,好的环境,还有平和的心情。我们并不神奇,我们只是用短暂的生命,在瞬间发出光泽与柔情,当人们在生命历程中感到疲惫、困顿、焦虑、茫燃,需要暂时歇息片刻的时候,帮助他们洗去尘埃与枷锁,抚平心灵的伤痕,然后轻装上路。当人们心烦意乱的时候,帮助他们调整气息,平气抑躁,渐入一种平和的观人看事的境界。更多的时候,我们浸泡在人们中间,在他们沟通交流、接来送往、亲密交谈、座谈开会的时候,增添一分浅浅的温馨。说到茶道,那是精神上的一种境界,很高,你也许能看到,但极少人能到达。人说茶禅和一,其实茶禅不能和一,茶为茶,禅为禅,同者平和,无欲。茶助禅思,禅呢?不能说了,那儿有人在听呢。

·邂逅庐山云雾·

有一年,是五一节后,朋友老梁从庐山回来,说给我一份礼物,“知道你爱喝茶,就带了一点庐山云雾,是在茶农家买的,我喝了感觉不错。给你一半,我自己留一点,来个朋友尝尝。”老梁说。接过茶叶,心里先暖意融融了。

我一直常喝的是西湖龙井,钟情于龙井独特的香型和味道,对于其他的茶,虽然也涉猎,领略过不同的特色,但往往浅尝辄止。知道庐山云雾是通过书上,也知道这是中国名茶,却从未喝过。所以,茶拿回家后并未在意。有一天有朋友来,便拿出来尝尝鲜,一尝就吃了一惊,一种未曾有过的体味和感觉袭上头来,这才睁大眼睛,细细的打量起面前的庐山云雾来。

从外形看,庐山云雾条索紧结重实,饱满而不失秀丽,叶色碧嫩隐绿,通体光滑润泽;要命的是此茶香气芬芳,有点咄咄逼人,穿透了你的嗅觉又迟迟不肯离去;汤色更是诱人,绿莹,透明,眼都被映得泛着亮光;入口滋味爽快,干净利落,浓醇之后,慢慢洇出鲜甘,颊齿被裹着都要酥了;看了,品了,再看叶底,嫩绿微黄,叶纹鲜明,经水的浸润,变得那样的柔软,那样的舒展。

还有一种感觉,入口的时候,醇厚显出一点粘稠,我试着将二泡茶注满茶杯,茶汤过杯口而不外溢,这在茶中是少见的。

第一次的接触,第一次前所未有的感觉,让我从此开始格外留心起庐山云雾。每进茶庄或茶店,总要询问可有庐山云雾,非常遗憾,乌龙茶在西安风行,喝工夫茶成为一种时尚,在西安只有几年的光景,可是遍寻大小茶庄,竟无庐山云雾的踪影。曾在一家小店,老板听问,一连串的说,庐山云雾有有有,从柜台底下拽出一个脏兮兮的袋子,伸手从中抓出一把茶来,我没等看,便夺门而出。

同事出差去江西,要上庐山。其也好茶,我叮嘱他,别的可以不带,庐山云雾一定要带些回来。果真带回来了,是庐山云雾,形香色很不错,包装也颇为考究,味道鲜香不在话下,但喝了许多次,找不同的时间喝,少的是第一次的那种感觉,于是,生出不少遗憾来。

不过,想想也就开怀了,世间的许多事就是这样,刻意寻找,执着追求,落空的时候多;好的东西,好的感觉,往往是不经意中就碰上了。茶是朋友,好朋友难寻,那就等吧,等出一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那茶却在青山绿水处。

·茶船上的笑佛·

这是一尊瓷质的弥勒佛。我一直称他是笑佛。

三寸宽,两寸高,左腿盘坐,一袭白色袈裟褪至肩下,袒胸敞肚,体态雍容,右手握一串佛珠,舒坦的搭在右膝上。笑佛双耳垂肩,慈眉善目,笑容爽朗,洒脱和善。是二十年前吧,在常州遇见他,就请了回来,一共两尊,被朋友看见,喜欢的不得了,硬是请回去一尊,至今还在供着。

自从开始学着喝茶,就把笑佛从书架上请到了茶船上。茶船厚重稳实,古色古香,精细雅致的小竹帘铺在上面,一个小条案居中,笑佛就安坐其上,座前并排两粒围棋子,一黑一白,略有残缺;茶船两边整齐摆着茶盏、公道、茶巾、网托,茶船前是紫砂壶、水盂。不经意营造了一个喝茶的环境,也成就了一个小小的世界。

每天进入这个小世界里,烹水净具,烫壶温杯,心里对着笑佛说:你好,我开始喝茶了。笑佛无语,总是开怀的笑,笑容阳光灿烂。茶香之外就有了别一番意味,人生忙碌,压力重重,成功,失败,欢喜,沮丧,昨天已成为过去,今天是崭新的;看看围棋子,黑白相聚,阴阳相融,这个世界是单纯的,是人的欲望让世界变得复杂了,让生活变得不可捉摸了,让人变得时常空落了。笑佛说,请来喝一杯茶吧。

茶质是洁性的,喝茶需要洁净的环境,于是,每天勤擦拭,让这个小小的世界不惹尘埃,成了喝茶的组成部分。置身于这样的境地,人会感到轻松和爽朗。笑佛常说,善待茶吧,茶会用清香和纯净的茶汤洗涤你的劳顿和愁烦,还可洗去心灵的尘埃。

品茗静为先。除了环境的静,更要心灵的静,暂时放下一切,无心于事,无事于心。世界离开你我依然会转,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寻一段时光,把心的指针调到零,与茶共处,观茶叶沉浮,看笑佛舒怀,让茶香沁入心脾,让笑声合着茶香走进五脏六腑,你会觉得满身的俗气、满心的块垒受到挤压,纷纷冲向毛孔,争着向外逃逸。

·龙井的福分·

那天下午,张老师打来电话:“朋友送来一盒龙井,味道不错,如果有空的话,过来尝尝。”

张老师是个编辑,山东人,一口地道的山东话,说来慢条斯理,非常悦耳。喝茶是张老师最大的嗜好,而且只喝龙井,从未更改。95年跟着张老师学喝茶,听他讲茶事和对茶的感悟,我惊叹于他品味茶的那份专注和细腻,总觉得他一定是龙井茶脱胎的。张老师喝茶所用器具简单,玻璃杯和瓷杯,但对水温、水量、浸泡时间丝毫不马虎。每天清晨和晚上喝茶成了一种仪程。

每年四月谷雨前后,是张老师集中买茶的日子。明前龙井茶极少买,一是太贵,二是在西安很难买到真货,还有一个原因,明前龙井鲜香诱人,其味显薄,不耐泡,上瘾了不好下来。谷雨前后采制的茶,得地气之暖,吸云雾之髓,丰腴显态,香溢味聚。张老师一年用茶大约有十斤,多是在这个时间买的。

买茶只是第一步,筛选和保存更显张老师的用心。回家后细细筛选,拣出炒焦的叶片和杂质,分装大桶,盖缝处以胶带粘贴,然后存于冰箱。喝时从大桶分至小盒内,喝完再分,以减少大桶中的茶与空气接触的频率,防止氧化。一直到年底甚至春节前后,张老师的龙井还依然保有春茶鲜香醇和的韵味。

去年开春,张老师去了杭州,进茶园,到茶厂,看龙井的采摘和炒制,与龙井越发的亲密了。忍不住留够路费,其他钱都买了上好的龙井带回来,又细细分出一些,分头送给好朋友,再打电话讨问对茶的感觉。“好茶应该分享”,张老师说。

很多的时候,与张老师相对而坐,一人面前两只杯子,温杯,置茶,洗茶,冲泡,观赏,出茶,品饮,各自操作,一切随意。这里没有音乐,也无须说什么话,茶叶在杯中沉浮,茶香从杯中肆溢。时间被融化了,合着发热的血流向全身的每个神经末梢,是那样的惬意。我是茶,茶也是我了。

有人说,有茶喝,有好茶喝,是人的福气。我常想,龙井茶遇到张老师何尝不是龙井茶的福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