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草入画,始于唐代的殷仲容,五代徐熙也喜好画兰。南宋时的赵孟坚在宋亡后隐居不仕,画兰以示其志。传说他的堂弟赵孟頫虽名列元四家之一,却从不画兰,因为他入元为仕,有失节之嫌。不过宋人传世的墨兰作品中赵孟頫所占比例不小,约有十数幅。子昂旷世奇才,诗书画品俱精,他画的兰花,格调俊逸疏淡,良多天趣,不失为一代名家,可见传说总归是传说,不可据以为实。
南宋另一位画兰名家是郑思肖。
思肖字所南,为南宋末著名画家。他感叹宋室消亡,画兰从不画土,以抗议异族入主中原。元朝“邑宰闻其精于画兰,不妄与人,贻以赋役取之。(所南)怒曰:头可得,兰不可得!
邑宰奇而释之。”所南人品如此,其笔下丛兰精神风骨可知。
——《芥子园画谱》
自所南而下,写兰名家代不乏人。元代的李、赵雍、普明和尚,明代的文征明、仇英、周天球、徐渭、孙克弘、马湘兰,清朝的八大、王铎、石涛及郑板桥、李方膺等,均以善写兰草而名闻当世。马湘兰写兰,幽姿清影,笔墨雅洁,如空谷佳人,香清而益远。板桥写兰最见笔力,后人评道:“板桥写兰如做字,”画面多配以长石丛竹,诗、书、画并称三绝。李方膺写兰则疏放潇洒,有时作残叶,有时作枯叶,有时叶如乱麻,有时叶似断戟,老笔纷披,墨香横溢,最能得兰精神,一纸在室,此生足矣。
到了近代,写兰名家寥寥。“兰痴道人”虽有《百兰图》刊本行世,然画幅多凌乱潦草,难以入谱。署名胡郯卿的《醉墨轩画稿》里有墨兰数幅,多掩映在药炉、山石、瓶花、菖蒲间,笔墨虽虬劲精到,但不以兰为主,尚不能入谱。能变古法而自成一家者,当首推安吉吴俊卿。吴氏写兰,间以篆隶古籀之法,笔墨苍老华滋,富于金石气。当代写兰名家了了,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辈虽也画兰,但并非所长,尚难以登堂入室。古人云:一世兰,半世竹,可见写兰之难了。
兰性至清至洁,同茶一样,都可作为书斋雅供。昔年孔夫子自卫返鲁,见空谷中芝兰独茂,感慨系之,停车鼓琴,作《猗兰操》,成为千古佳话。因而冷香斋主人于茶事外,稍及兰事,以益我茶德,是为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