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文化 /  茶与文学 /  饮 茶 礼 俗

饮 茶 礼 俗

我国人民饮茶的历史悠久,各地饮茶的风俗各有异趣。湖南宁乡 湖南省宁乡县盛产茶叶,城乡人民素来讲究饮茶,此地的“擂茶”别具风味,令饮之人感到茶味无穷,兴趣盎然。其做法是将芝麻、黄豆、绿豆、花生等炒熟,加细茶适量,置于擂钵中擂磨研细,加水以猛火煮成糊汤状即成。喝茶时,请客人于灶塘边矮凳上就坐,主人执一小竹勺,在茶碗内冲上开水,端给客人饮用。然后,主人站于客后,陪客人说话,添茶以杯满而不溢为敬。四川城乡 四川城乡人民爱在茶亭茶肆饮茶。那里的茶亭茶肆多建在依山临水的交通弯道,空气清新,风景宜人。茶亭里还贴着别有风味的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喝一盏各自东西。”他们对茶叶并不十分讲究,但茶亭里的设备却还雅致,小巧玲珑的竹榻椅还可以任茶客自己搬动摆设,边饮边怡然自得地欣赏风景。清茶一杯,大摆“龙门阵”,十分畅快。江西安福 在江西安福县农村,妇女们历来沿袭着一种饮春茶的习惯。元宵节过后不久,村里的妇女们(没结婚的姑娘不能参加)吃过早饭就自带茶碗上门,一天喝一家,从村头喝到村尾收场。轮到请茶的东道主,清早就要起来烧好几锅开水,在茶客们带来的茶碗里放上茶叶、兰条、盐姜、韧皮豆之类的“点茶”和一根约三四寸长的篾棒。喝茶时边喝边用篾棒在茶碗里搅动,以调其味。如果茶客们喝到用篾棒将茶碗里的“点茶”全部扒出来嚼光,那就表示她喝够了,不要再添水了。广东潮州 广东省潮州、汕头一带饮茶,则有所谓“山泉、缸锅、热瓯、响炭、烧盅、红缸”之说。沙锅中的水烧开以后,要从一尺高处倒进茶壶,叫作“高冲”,茶壶里泡出汤色后,便贴着小茶杯筛出来,叫作“低斟”,筛茶时要巡着所有的茶杯来回倾注,不能此满彼浅,要反复筛平,这叫作“关公巡城”。当茶壶里的茶汤筛完了,也还要巡着杯均匀地滴上几滴,这又叫作“韩信点兵”。广东湛江 广东湛江饮茶,只兴早茶,午茶、晚茶没有。早茶也真早,才打响五点,茶楼已灯火辉煌,济济一堂。厅堂陈设堂皇。每客一杯,每桌一壶,壶的大小视同桌人数多少而定。提壶斟茶者,须将同桌客人的茶杯斟齐,不管彼此相识否,而受斟者就用手指在杯旁微叩桌面,以示谢意。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倒是一种颇为文明礼貌的风尚。此处喝茶,多半的茶客之意不在茶,而在于点心,故这也成了人们上班之前用早餐的处所。点心的确多,什么丸子烧麦、排骨烧麦、粉卷、大包、糯米鸡之类,均由服务员捧出蒸笼,供客人选取,吃后按碟计款付帐。在早茶中也有喝酒的,在许多桌子上,可见到有人摆上一瓶,或仅擎一杯,面对着一盘白切鸡或一小碟排骨陶然一番,这在其它省是罕见的。安徽泾县 琴鱼茶是安徽省泾县琴溪桥一带的特产。琴鱼为长不过寸许的小型鱼类,栖息在山涧溪流之中,每年到了清明节后,当地群众就下水捕捞,通过晒、熏、烤精制而成,客人来了必以琴鱼泡茶待客为敬。琴鱼茶味醇和,浓香四溢。琴鱼在茶杯里嘴微张、眼圆睁、鳍窄尾曲,犹如活鱼在水中戏耍,一边饮用,一边欣赏,真是茶中之奇。福建厦门 福建厦门有喝“功夫茶”的传统。喝“功夫茶”的茶客围小圆桌而坐。每个茶客一只托盘,一把紫砂壶和一只田螺大的茶盏。每把茶壶里要放上半两茶叶冲上开水。第一壶水是不喝的,泡一会儿就筛掉,叫“带路水”;冲上第二壶水后,要使茶水变成墨黑泛赭的浓汤,才能筛出来喝的。何以谓喝“功夫茶”呢?一是不能心急,要慢慢泡、慢慢饮;二是茶叶放得多,茶水又浓又苦又涩,就像喝中药一样,功夫差的人是喝不得的。滇西南部 “竹筒茶”是滇西南部拉祜族的饮料,拉祜语叫“瓦结那”。当你进入拉祜族的竹楼时,好客的主人忙从盛物架上取下一根圆柱子,弄下一小块给你泡茶。这种茶水色澄清,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别具风味。制作这种茶的方法是将嫩茶炒揉好后,砍来新嫩毛竹,取其一节,将荷叶塞入竹筒内严严压实,渗去水,封好口,放在火塘边慢慢烤干,劈去竹筒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