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文化 /  茶与文学 /  巧匠灵犀动 茗壶千里香

巧匠灵犀动 茗壶千里香

适逢国庆长假,由《中国收藏》杂志、上海鸿运斋主办,莆田市文化出版局、莆田市博物馆承办的全国历届金奖紫砂壶巡回展在莆田步行街古谯楼举行。本人有幸参观,茗壶造型奇特,那精美绝伦的工艺技法,令人目炫心摇。

整个展示中心分为三区:一区为主区,茶壶造型完美,情趣浓郁,引人入胜,雅俗共赏。其流韵、气度、风姿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堪称壶中珍品;二区是上海鸿运斋壶艺近年的佳作。把文化融入茶壶中,又从茶壶中诠释出一种独有的壶文化,这是鸿运斋壶艺的一大特点,也是鸿运斋对中国壶艺的最大贡献。三区是普通产品,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规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制技一般,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日用品。

此次参展的数十把茗壶系吴伟华、顾治培、范永良、杨静芳、毛国强等名师所制。从造型看,展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作者个性和作品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韬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神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从形而言,有取材于自然:有飞禽、游鱼、走兽和人体,亦有树木、藤草、花卉和蔬菜等;有借形改装,亦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竹木器、玉石器生产、生活用器具,如秤砣、乐器等实物之形改装;有几何形体、运用点线面的结合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长方、锥形、菱形等造型;还有抽象启示,天上云纹的变幻、烟的荧绕、纹乱线组合、奇石山川的花纹,给人以偶尔一得的启迪。

此次壶展中,最为典型的要算茶文化壶和金钉子壶。茶文化壶是现代紫砂藏家和玩家创意与工艺“苛求”的典型代表作。该壶作者吴伟华的创意大大深化了茶文化的涵义,把我国历代茶文化的经典之作,唐代陆羽、张文新,宋代蔡襄、黄儒、叶清佳、欧阳修的五部著名论茶学著和文章《茶经》、《茶录》、《品茶要录》、《煎茶水记》、《述者茗泉品》,用蝇头行楷错落有又艺术性地刻于壶上,兼具婉约畅荡之气。这13472个字镌刻于拳头大的壶身上,可见不仅要高超的工艺,更要静心和艺术修养。难能可贵的是工艺师能静下心来,真正富有艺术献身的精神,才能奉献出如此传世的经典之作。“金钉子壶”则以壶身线条表现地质感,这把壶集中了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奇思妙想,一位是中国地质大学校长殷洪福,另一位是著名地质学家、温总理的老师杨遵仪,八易其稿精制而就,成为我国第一把获得国家专利局认可的外观造型紫砂壶。上端的化石壶钮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长兴拥有世界上唯一的“金钉子”,即在2.5亿年前一次重大地壳变动中形成的牙形刺动物微体化石。壶虽小,却传递了大陆漂移、物种更迭等丰富的科学信息。人们常说“壶里乾坤大”,有哪一把壶里的“乾坤”能大于这“金钉子壶”呢!

毋庸致疑,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艺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诸多方面。砂壶之赏品、藏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有的还具有示范后世的作品价值和科学价值。收藏,是一种美学,目的是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添生活意趣,启迪爱国情怀;而带给欣赏者,亦是一番无限美的享受。

上苍偏爱,把美山、美水的美人都赐予江南,而且把珍贵的紫砂土,单独赐予江南的宜兴。上苍又是公允的,它把宜兴紫砂壶特有的美和文化展示给每位喜欢和热爱它的人!步行街两边高楼林立,人声鼎沸,无不张扬着时代气息和城市的繁华;展厅里静静的紫砂壶,向游人昭示的则是浓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与君对坐成古今。”面对这些融入工艺师无限心血的工艺品,言语苍白,眼神无力,心灵的对话倒显得无比神圣和悠远了。此时我突发奇想,若往静静的空壶里注入沸水想必也会有一股清淡的香味溢出!

砂壶的工艺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屡有新的回味。此次壶展为广大紫砂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提供了一个交流、观赏的平台。以“根植历史,导入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宗旨的上海鸿运斋表示,以后要把紫砂壶展长期办下去,为推广中国茶文化开展更多有益的活动。由此看来,紫砂壶艺会有一个更广阔、更美好的珍藏天地,得以健康发展的美好前景,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