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具茶器 /  金属茶具 /  日本铁釜知识大全:铁釜是日本茶室中的核心所在

日本铁釜知识大全:铁釜是日本茶室中的核心所在

日本茶道用冈仓天心的一句话说就是——茶道基本上是一种对不完美的崇拜,就像它是一种在难以成就的人生中,希求有所成就的温良企图一样。那么,作为日本茶室中的核心所在,釜则承载了这一切。

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侘寂”上。“侘”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侘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侘寂”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美的意识。

日本茶道是以茶为引,实非为茶。从本源上来讲是宗教性的而非实质性的。它是区别于寺院禅的另一种存在——在家禅。即维摩诘大士在家参禅的仿效定式,此事即可搠源于唐朝王维。史料记载其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焚香独坐,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壁龛里悬挂着一幅论及万物皆空的枯寂书法,它出自于一位古代僧人的手笔。此时室外大雪纷飞,地炉中的釜在万籁俱寂中发出了六音。釜之六音,是指鱼目、蟹眼、蚯音、雀舌、岸波、远浪。或以小涛、大涛、连珠、松风、无音、无声等补之。以陆羽《茶经》中《五之煮》为例: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这段文字对水的在煮沸时之声音做了三个阶段的形容。

静观一釜,如如不动。可知世相虽为繁复,直以淡泊处之。拨一拨炉灰,偶有零星之火,此不见之见、已然了然。凝视釜口,氤氲层层。禅师有语“譬如寻始末于环轮之上,求向背于虚空之中,则生死之情尽矣!”

据传最初的釜是用刀剑碎铸成的。刀剑碎——这个称谓真是有种转化世象的意味,用冷酷刀剑的碎铁去铸造平和静谧的釜,然后去聆听釜所发出的沸声,而这所有一切也仿佛消融在此刻的沸声之中而化为乌有。

日本釜的起源至今莫衷一是,据个人推断,釜实滥觞于中国古代青铜器,釜身应当是鼎的衍生性器物。釜由鼎的三足逐渐变为无足,这与炉灶的产生密切相关,炉灶的产生退化了釜的三足。釜耳与釜环则是罍的演变,最初罍耳的形制为饕餮兽面,两侧兽面各口衔一环。鼎向釜的演化,即是由贵族器物向平民转化的过程。鼎为皇家祭器或礼器,釜则为日用炊煎或烹煮器。釜底抽薪、破釜沉舟等词汇形象生动的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釜传入日本的时间,据文献记载最早是在奈良时代,时称唐物。唐朝的釜有铜釜、铁釜、瓷釜、泥釜,而贵族则多有金釜或银釜。日本当初釜的形制与唐物相似。分足釜(釜下有三足)、悬釜(有铁链钩悬)、行灶釜(旅行便携)。材质又分铜制与铁制两种。

釜大致特征由六部分组成,

一、口;大致分为缲口、姥口、広口,甑口、田口等。

二、酮形;也就是釜身形态。

三、羽;一字文羽、直线折羽,曲线折羽与羽落。羽是对腰线的特殊工艺处理的称谓。

四、底;釜底部特征。大致分为利休底、织部底、道安底、远州底等。

五、环付;即两侧釜耳的称谓。大致分为饕餮鬼面、钲鼓耳、远山、常张、松笠、竹节、狮子、鹤、猿、虾、螺等。

六、盖;从材料上分大致为,唐金铜盖、紫斑铜盖、铁盖。最初中国由来亦有木盖。唐金盖为铜锡合金;紫斑盖为金属着色技术制成。从形制上分,大致分盛盖(上凹)、掬盖(下陷)、一字文盖(平)、惠明盖(周上凹心下陷)、古镜盖、毛织盖等。

盖尚有摘钮部分,或称撮。大致以形态分为:透茄子、山栀子、梅骨朵、铁椎、箪瓢、无名,切子等。

釜的名称根据形态的不同大概分有五十余种:

如以形姿而名的釜如:真形釜,尻张釜,鹤首釜,唐犬釜,平蜘蛛釜,肩冲釜,矢筈釜,箪瓢釜、筒釜,丸釜,缲口釜,姥口釜,広口釜,手取釜等。

以装饰文样而名的釜如:霰釜,霙釜,云龙釜,十德釜,大讲堂釜等。

以所持者或所在地或承传所得而名的釜如:百会釜,国师釜,万代屋釜,达摩堂釜,阿弥陀堂釜等。

釜的肌理,大致分为挽肌、霙肌、鲶肌、柚肌、弹肌、砂肌、荒肌、时雨肌、石目肌等。

釜之形态表现及历史之起源,大致可分成三个区域:

一、芦屋釜及其傍系:筑前国芦屋津(现福冈县远贺郡芦屋町)。多为真形釜,大半为霰表现为主流,纹样以大和绘为中心,铸造、制作技术有着最高的地位。活跃于室町晚期至桃山时代。芦屋釜的特点是表面肌理细腻平滑,上面铸有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图案,芦屋釜的环付多饕餮鬼面,多显凝重,远不似后世多显单薄。

二、天命釜与其傍系:有西芦屋与东天命之称。下野国佐野(现枥木县佐野市)。室町后期,肤釜成为主流,全盛期极短。永禄年(1558--1570)至天正年间(1573--1592)传世的天命肤釜不多,最大的特征是复杂的造型与线条。天命釜的特点则是数量较少,表面肌理比较粗粝,素器较多。天命釜的环付多自然题材,诸如远山、虫鸟、鱼贝、植物等,整体感觉颇有生趣。

三、釜师之釜:桃山至江户前期是釜座釜师的全盛期,初期铸物师以“釜屋”自称,江户中期始有“釜师”之名。室町、桃山活跃的有西村道仁、名越善正、辻与次郎等。江户中期,西村家系,千家出入的釜师辈出。其它如:名越、西村、大西、寒雉家系谱皆延续至今。就历史所见,至桃山末期,芦屋及天命代表着地场产业职能集团的活跃;桃山后期至幕末,是釜师为中心的都市型铸物师集团时代。

釜系之传承。

古芦屋与古天命皆属于古釜系,存世稀少,不易得见。除此之外,广为人知的则是京釜、江户釜、地方釜。且因年代未及古釜古老,尚多有可见之名物。釜系传承之脉络亦有可循,自应多所陈典。

京釜与江户釜皆出自两大系,即名越系与大西系。

名越门下,名家辈出,釜师中最古一系。赫赫有名的西村系即出自十代名越弥七郎,西村家族第一代为名釜师西村道仁,时称天下第一,最高级之铸物师,为武野绍鸥之釜师。辻与次郎则是日本战国末期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与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的御用釜师,师从西村道仁。第十一代名越善正乃德川家康御用釜师,名越家即是在名越善正之后分为二系。一系为京都系名越家族,以弥右卫门而下传承;另一系为江户系名越家族,以弥五郎而下传承。江户系初代名越家昌为江户幕府御用釜师,代代世袭。江户崛山城系出自京都名越家族第一代。下间庄兵卫系出自京都名越家第四代名越三典。

大西家自第二代大西净清分为二系。一系为京都系大西家族,以大西净清而下传承;另一系为江户系大西家族,以大西定林而下传承;初代江户大西定林为大西净清之子。京都大西家族传承至今,影响很大,直至十六代。二代大西净清为初代大西净林之弟。大西净久为净清之弟。大西净云为净清弟子。奥平佐兵卫系出自十代大西净雪,号了雪大西家。第一代奥平了雪为大西七代净玄门人,二代奥平了保为大西净雪之弟。三代奥平佐兵卫为了保之子。可知奥平家与大西家的渊源有自。

除了京釜系与江户釜系之外,还有地方釜系名家,如宫崎寒雉家。宫崎家一系亦传承至十四代,甚为曲折。与京都大西家甚有渊源,初代寒雉即是二代大西净清的弟子。

根据作品的年代不同,京釜又分为大名物釜、中兴名物釜与今日名釜。大多皆为传承有序的名物或重器。

当今天下釜师最著名者长野垤志、角谷一圭、高桥敬典三人。皆是被日本称谓为“人间国宝”级的大师。高桥敬典师从长野垤志,师徒二人并为“人间国宝”,自当为釜师界传为佳话。

长野垤志是茶道界釜师被最早认定的“国宝”。为了《茶之汤釜全集》,作者穷四十余年的岁月,皓首于稀少的文献中探研,釜作地的踏查,遗釜的实测拓本比较,材质腐蚀状态的检讨。最后,再费时一年余致力于釜作地及遗品的分类,成就了煌煌十卷本的茶釜巨著,成为迄今为止日本茶道界之茶釜的绝对权威。

至于铁器是否适于茶事,时至今日皆甚有异议。据闻早在唐代就有人质疑此事,问于陆羽。陆羽只做出了极简略的答复。茶,暗合五行。此语极深极高,是以知今日之茶缺金。

釜的铁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水的味道,优良的铁质煮出来的水非常甘甜,铁质差的则味道发涩。名家一般以优质砂铁为原料制作茶釜,亦有用岩铁的。用日本出产的铁制作出的茶釜统称为“和铣”。

顶级釜的感觉是看上去做的很有分量,其实釜壁做的并不厚,做厚容易做薄难,因为做薄有沙眼崩裂的危险,所以要兼顾并存。体现出铁质的坚硬容易,但想要表现出铁质的柔软却非常不易。所以高桥敬典就曾说过:“要用坚硬的铁做出感觉柔软的器物。”


中国茶文化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叶百科 茶具品牌 金属茶具 饮茶吧 www.yinchaba.com